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 主办
您要找的是不是:管制  观智    
找到相关结果约7条 用时0.16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语言拉好文明的缰绳    中国文明网   2025.08.06 10:06:47
会上,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讲到气球与蝴蝶在风来时的区别。空心的气球随风飘走,有生命的蝴蝶则可以随风起舞。简单套用流行语,难免陷入人云亦云的表达陷阱,长此以往,人也会像气球一样,丧失内在的定力与创造力。由此观之,守护语言的规范与深度,也是在守护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精神世界的丰盈。为语言拉好文明的缰绳,全社会人人有责。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承载着文化,形象...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50806/24b317dc14cb43b5bf10ffcd7405990b/c.html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如何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原则?    中国文明网   2025.03.28 10:14:41
论是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还是进行文学创作、艺术创造,都需要文化遗产为其提供资源和滋养。只有精心守护好文化遗产,推动其有效利用,才能为发展文化生产力注入积极力量,为文化强国建设蓄势赋能。 由是观之,文化遗产不是冰冷的石头、陶瓷或者玉器,也不仅仅是城邑、道路、边关、堰渠,而是隐匿在这些文物、建筑、技艺背后的鲜活的人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历史命运,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象征和思想寄托。它...
http://www.wenming.cn/sxll/20250318/ed0122936cc44df5a791a51a17676b17/c.html

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社会心态?    中国文明网   2025.03.28 10:14:41
今天的中国人更加自尊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从仰视到平视,中国人的这种自尊自信经历了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以文化视角观之,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少知名人士就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宣称欲使中国不亡必须废孔学,而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虽是出于求发展、求进步之心...
http://www.wenming.cn/sxll/20250318/d4a5bffd3b104cb2b01c03c656a66c28/c.html

今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    中国文明网   2024.09.29 16:41:18
text-align: justify;">  以大历史观之,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才能从容走向未来。  以大时代观之,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在新的考验和挑战中创造光明未来的时代”。  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奋斗征程。贯通历史、现在、未来,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历史节点...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40929/d4b7d3e47e034556ace7719eb4baffb4/c.html

“三大全球倡议”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底蕴    中国文明网   2024.04.01 16:47:19
依然想要以西方文明同化其他文明,但西方文明自身越来越难以服众,合作变得弥足珍贵,甚至良性竞争都正逐步滑向恶性竞争,世界呼唤具有包容取向的价值引领。  反而观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来强调“美美与共”“多元和合”“和谐共生”,包容是中华文明的底色,也是中华文明5000多年来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中华文明曾经历过数个至暗时刻,但都得益于包容的特质而凤凰涅槃、走向新生。...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40331/892c2669873b4af49469f9e5c1a18c42/c.html

云鉴馆藏 | 风筝《彩蝶》    中国文明网   2024.04.01 10:01:49
层及多层软翅,主要扎制飞禽、昆虫等仿真类造型,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形,并以“活眼”(又称转眼,即眼睛的装置是活的,可以随风转动)装饰,其翅膀下缘为软边,放飞时在空中随风摇曳,更加适宜高空远观之效果。  “风筝哈”的软翅风筝较之其他风筝流派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其翅膀向上、向外翘起,膀尖骨架弯曲部分弧度加大,这样的设计可以加大风筝翅膀的受风面,使其在放飞时不会因为风力过大而导致翅膀下...
http://www.wenming.cn/zg/20240401/1a77d4c709894ff988d8b3858db26a83/c.html

云鉴馆藏 | 水彩《读报》    中国文明网   2024.03.14 11:19:30
国强”的主题。  该画细腻、自然而生动,神情的描绘亦惟妙惟肖。此作在设色上亦极其独特,一种明润通透的感染力油然而生。该作的笔触和施色轻松散淡,与中国的写意人物画异曲同工。这是他在深谙速写、素描、色彩等西式造型语言和中国画传统技法基础上,将两者合而为一的结晶。由此观之,李斛在中西融合的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之路上作出了具有开拓性的贡献。(供稿:中国美术馆 作者:黄丹麾)  ...
http://www.wenming.cn/zg/20240314/e22e617e5ef344d7b0d74c8584cfb5a4/c.html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人才招聘|版权声明|联盟网站|文明邮箱|旧版回顾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主办

新华通讯社协办  新华网承办

中国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