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 主办
找到相关结果约6条 用时0.14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文明网   2025.01.14 10:34:27
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
http://www.wenming.cn/sxll/20250114/7db0296f4a2d4bc08d6800ebc8dbee19/c.html

用阅读点亮城市文明——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城市阅读论坛主题演讲发言摘编    中国文明网   2025.05.13 09:40:25
是全国书院文化发展的重要发源地,历代书院超100所,2所书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白鹿洞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朱熹在此制定了《白鹿洞书院学规》,倡导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治学精神影响深远。书院不仅是古代学子们求学问道的场所,更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我们加大对书院建筑的保护力度,制定科学保护规划,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或重建、或修缮,坚决守住其原真性和完整性。如今,在九江,...
http://www.wenming.cn/zg/20250513/a588b2c862c6457e8c7ede2a9a279d1d/c.html

赓续书院文脉 激活时代精神——福建南平高质量推进书院文化建设    中国文明网   2024.12.17 16:22:20
一课堂”为主要形式,长期开展中华文明与武夷文化、书院文化的研究。  深化传播交流  “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学生齐诵《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琅琅书声中,由南平市人民政府、建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明理崇德,尊师尚学——‘朱子故里·理学圣地’2024’朱子敬师礼”活动在考亭书院圆满落幕。<img style="display: b...
http://www.wenming.cn/zg/20241217/223d790f079741bebf148b85ca639818/c.html

涵养节俭朴素、谦逊低调品格    中国文明网   2024.10.18 10:39:18
有放低姿态、摆正位置,如“低头麦穗”般虚怀若谷,时刻保持一种谦逊的学习态度,才能在沉心学习、埋头苦干中推动事业发展。谦逊低调并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不自大、不自傲,始终以敬畏之心蓄进取之志、激奋斗之力、聚笃行之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事业越发展、目标越接近,就越要警惕未富先奢、未强先傲,越要防止享乐奢靡...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41016/d29307415013424785ea5b2e0d8ce2ea/c.html

着力推动党的思想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融合    中国文明网   2024.09.04 14:41:31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一词,是毛泽东同志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礼记》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和《说苑·政理》中“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等经典名句,都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事求是还要求读书人关注现实问题,将功夫用在治国安民上。国有企业要自觉坚持和运用这一思想...
http://www.wenming.cn/20240904/86a1bd8b6b544bb4ab5ee3c1c0502412/c.html

向世界讲好中国的农业文明故事    中国文明网   2024.07.12 09:29:42
猪,商鞅立木,一诺千金,三顾茅庐;今有“中国好人榜”,全国道德模范。诚信是为人之根,立身之本,道德之基,是文明社会的基本体现。无诚则无德,无信则无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欲人之信己,则微言而笃行之。”“君子欲有为于天下,非积诚以感动之,未有能济者也。”中国人自古至今信奉一个“信”字,“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国人的信,强调反躬实践,求诸于己,而非强求别人,但希望以己之信,感化别人...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40710/4f15de78d9084174b85e9ea19516be01/c.html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人才招聘|版权声明|联盟网站|文明邮箱|旧版回顾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主办

新华通讯社协办  新华网承办

中国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