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 主办
找到相关结果约7条 用时0.05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8000多个日夜守护,为母亲撑起一片天    中国文明网   2024.11.23 15:44:04
lign: center;">章宬接受“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记者采访。新华网 钟奕 摄  在外公外婆以及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年幼的章宬带着绑着石膏的手,为母亲的治疗尽力奔波,杭州、上海、北京……各大医院的病床前都曾留下她们的身影。  “印象最深的还是过年。”忆起往事,章宬这样说,“刚出事时,为了给妈妈看病,我们几乎每个大年三十都在...
http://www.wenming.cn/wmzthc/20241120/fa40331df01741a2974d45517a52f464/c.html

高继俊    中国文明网   2024.03.13 15:59:51
p;高继俊出生在河南省濮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兄妹三人,母亲和哥哥常年有病,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一人打工维持。为补贴家用,高继俊一有空就利用周六周日跟随邻居到工地干活挣钱。在工地,他逐渐学会了批墙、贴石膏线等手工活。  高继俊心中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当一名人民教师。2011年7月,高继俊大学毕业后,通过招教考试,考入太康县教育系统,成为该县逊母口镇兰子陈小学一名教师。2011年冬天,高继俊的母亲...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40227/ea23dc7c7fbb4ea080cc3e34d0a88c07/c.html

邢明    中国文明网   2024.03.13 15:57:11
的邢明,计划趁着自己家装修的机会,将楼道也整体翻新装修一下。他和陆续搬来的邻居商议此事,得到了多数邻居的支持。大家一起出资装修楼道,不仅将墙面翻修一新,还铺设了大理石地面和石材半墙,在楼道门厅顶部贴上石膏线,安装了造型优美的吊灯,让楼道环境焕然一新。 后来,邢明发现楼门口的阶梯又窄又滑,于是自掏腰包请来施工队、买来石材,将楼门口的阶梯加宽,方便居民进出。“这个楼梯就是当年我找人改的,改之前特别窄...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40226/5105ac8c06f54b9fb1f55c38031a2ab1/c.html

230张欠条,他一直留着    中国文明网   2024.03.18 14:38:50
ong> 王修德在巡检镇做农资生意,因信誉好,乡亲们都愿意找他买农资。2005年,巡检当地兴起种蘑菇。小漳河村山高水长,气候湿润,家家户户种植起了蘑菇,王修德售卖一种原材料——石膏粉。经考察并查看各项检测报告后,他进了一批产自外地的石膏粉。售卖两年多,该石膏粉的效果得到了农户的一致认可。 2007年5月中旬,王修德像往年一样在店内整理货品,几个村民跑进...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40318/9c72bce04d0e4495a17726eedd291d4c/c.html

在这里,她让每个来自“星星”的孩子绽放自己的光    中国文明网   2024.03.12 10:08:09
准已经达到了常人水平。杨杨的成功,也极大地鼓舞了郑红丽,她和中心工作人员编制了音乐乐器康复教程,尝试用艺术点亮患儿的“生命光彩”。庇护中心设置了葫芦丝、巴乌、阮、书法、国画等艺术课程,开展了藤条编织、石膏娃娃、水晶画等技能培训,为每一个孩子“量体裁衣”,极大地提高了患儿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让家长也看到了希望。<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40312/0e8cbd2043c14cc7844b0ec62ae79ff1/c.html

李庾南:教书育人66年,用热爱坚守初心    中国文明网   2024.01.16 15:30:56
le="color: #000080; font-family: 楷体;">李庾南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南通市文明办 供图 随着工作时间越久,李庾南就越离不开讲台,越离不开学生。有一次,李庾南由于不小心摔跤导致右手腕骨折,在绑着石膏的一个多月里,她一节课都没有缺席。右手不能写字,就用左手板书,强忍疼痛坚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她说,“我在讲台上66年,越来越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教师这个身份的光荣,也正因为一直在讲台,一直和学...
http://www.wenming.cn/wmzthc/20240111/969ddaec1d6843d2a5f02bd579bbf8f7/c.html

化名“应献” 抗美援朝老兵捐出毕生积蓄    中国文明网   2023.10.27 11:10:12
下姓名“应献”…… 为什么留这个名字?“应献,是我作为共产党员的姓名。”张向温说,国家受灾,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时候应该奉献。 山东平邑石膏矿坍塌、凉山火灾、玉树地震……工资从几十元到几百元,捐款从几百到大几千,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张向温的善举。 2021年,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前夕,张向温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向湖...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31027/65dcd044e16f4d2cb198f40d72bbc3cb/c.html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人才招聘|版权声明|联盟网站|文明邮箱|旧版回顾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主办

新华通讯社协办  新华网承办

中国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