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 主办
找到相关结果约17条 用时0.06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全文丨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    中国文明网   2025.07.30 14:12:01
深海考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科技赋能保护修复  在文物修复与安全监测中,X光探伤、金相显微镜、3D打印等科技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文物保护修复中,借助高科技手段能精准对文物病害进行“诊断”和预判。  经过精细的清理和可逆物理固型,四川三星堆遗址3号至6号“祭祀坑”出土的大口尊、圆口方尊、顶尊跪坐人像、扭头跪坐人像、黄金面具等一批“重量级”文物已被成功修复;采用研...
http://www.wenming.cn/zg/20250728/f90641279f46420db336088218655503/c.html

王龙    中国文明网   2025.06.21 10:15:03
详细讲述每条坎儿井的“身世”:哪条是清代修建的,哪条曾在旱灾年份挽救了庄稼,哪段明渠的石头是全村人齐心协力搬来的……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王龙带领队员用一年时间完成了1108条坎儿井的实地踏查工作,记录下病害位置、保存状况等10万余条数据,为后续的坎儿井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活档案”。  到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王龙的普查范围从绿洲扩展到了天山峡谷。作为吐鲁番市普查指导员,他牵头开展了...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50611/045915f104af49599af046b73b11c10a/c.html

冯晓霞    中国文明网   2025.06.20 09:35:29
忙拨通了冯晓霞的电话。当时正值晌午,地面温度超过40摄氏度。夏梅清楚地记得:“冯站长一到,就跪坐在被太阳晒得滚烫的田埂上,后背的衣服湿得像刚淋过雨一样,但她还是把五亩地的稻株都仔细检查了一遍。”冯晓霞把病害叶片夹在她那本泛黄的笔记本里,对照着40年来积累的“庄稼病历”,连夜配出了防治药方。当年秋收时,夏梅家的稻田亩产达到了1500斤,比周边地块的产量高出两三百斤,而且每亩成本还降低了150元。“冯站长比我们自己还...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50519/8aaf8bccdbf94194afa569d3ba89003e/c.html

袁炎良    中国文明网   2025.03.21 11:18:46
一场突如其来的猕猴桃溃疡病袭来,面对这一灾害的冲击,果农叫苦不迭。看到成片枯萎的果园和束手无策的农户,袁炎良发挥所学所长,指导果农抗病治病,同时提出提前预备更换更抗病品种的建议。之后,猕猴桃重新挂果,病害范围得到有效控制,损失得到最大限度降低。  随着袁炎良的名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多的果农请他做技术指导,袁炎良都倾囊相授,他的身影穿梭在各个乡镇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先后带领130多名果农走上了猕...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50226/4e27a3350d5d438e92f7bd11c3f760ab/c.html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如何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原则?    中国文明网   2025.03.28 10:14:41
黑科技”是大势所趋。身处科技浪潮之中,我们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加强在文物安全精密智控、文化遗产动态监测、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和修复、文物病害监测分析、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及传播、文化遗产数字化新业态发展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和有效供给,让人们在更多活态呈现的“打开方式”中沉浸式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植入“年轻态”。在国人文化自信愈加勃发的当...
http://www.wenming.cn/sxll/20250318/ed0122936cc44df5a791a51a17676b17/c.html

吕文霞    中国文明网   2024.12.26 15:30:24
线 挥洒热血青春  2012年7月,吕文霞自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同时就职于内蒙古大学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马铃薯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心工作期间,她专注马铃薯种质资源管理及病害鉴定,尽职尽责,还与同事合编《主要农作物检测技术与方法》及《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简明识别手册》。此外,她参与制定并推动了三项马铃薯相关的国家标准。  通过与马铃薯企业及种植户的深入交流,吕文...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41206/83cc6806a34943e78e051c8d1e8ba516/c.html

侯贵    中国文明网   2024.12.27 16:59:27
从开始的熟视无睹到后来的热情相待,到林地内放牧的村民一年比一年少了下来。  近些年,辽西北地区干旱严重。林地由于水位低,土壤含水量差,水分蒸发快,一些杨树得了立枯病,一片一片地开始受到病害,侯贵着急得满嘴起泡,起早贪黑从县林业局和林场请来技术人员,通过检查会诊,认定杨树易得病,不适合固沙,元宝枫和油松比较适合。于是他及时更换树种,这两年,开始主要栽培元宝枫和油松。2018年植树季节,单是元宝...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41206/7db9ca24385d4006963cbe9495b8ab90/c.html

曾广莹:育种“候鸟”心无寒冬    中国文明网   2024.12.10 14:38:05
专家,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自己的家乡。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地处大巴山深处,山高地少、低温寡照,粮食产量很低。即便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粮玉米亩均产量也仅有八十多公斤。多次引进良种,却没有一个品种经受住本地病害和气候的考验。<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content-mutli/2024112152ac9738c5b5459db60a0efc443435b3_20241121ff91c30af11c42...
http://www.wenming.cn/wmzthc/20241121/52ac9738c5b5459db60a0efc443435b3/c.html

卢道文    中国文明网   2024.10.14 12:14:57
循环育种理论与高密度抗逆育种技术融合,辅以单倍体育种策略,不仅在试验田中大放异彩,2019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量高达702.8千克,较对照品种“郑单958”显著增产6.82%,还展现出极强的抗逆性,经受住了恶劣气候与病害的严峻考验。卢道文团队更在播种方式与密度上实施大胆革新,有效提升了玉米的出苗率与整齐度,同时缩短了农时2至3天,展现了高效农业的新面貌。  2020年,“安玉706”凭借其高产、优质、抗倒性强等特...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40904/9b821961f5e44f1d8b13eb5da4c1611b/c.html

祁德峰    中国文明网   2024.10.14 12:12:52
> 今年2月,时值早春,祁德峰每隔5-7天就给初次种植的农户打电话提醒及时人工授粉。等到温度稍高些,则改成3-4天提醒一次。除此之外,祁德峰还摸索了一套有效防治病害的方法,比如棚内铺设地膜降低湿度,种植初期要赶在下雨前打一遍药等。 为了更好地给村里的种植户提供品种和技术指导,他到内蒙古赤峰、山东寿光等地进行考察,深入了解品种选择、种植技术以及新型肥料等。通过...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40902/802d301ebb2a4daaa7d1be7560e8c524/c.html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人才招聘|版权声明|联盟网站|文明邮箱|旧版回顾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主办

新华通讯社协办  新华网承办

中国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