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 主办
找到相关结果约30743条 用时0.10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文润之江满目春——浙江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周年纪事    中国文明网   2025.07.29 17:07:46
金名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曾经,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写道:“今天,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绵延不绝,生生不息。20年来,从文明培育到文化传播,从文化研究到遗产保护,从精品创作到产业跃迁,从阵地建设到人才培育……浙江围绕增强“三个力”,以“八项工程”为载体,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文化...
http://www.wenming.cn/wmzthc/20250728/a54767e4e852453c8b970188a0ef6094/c.html

千年文脉映赣鄱——解码江西书院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文明网   2025.07.25 15:38:07
人。陆九渊病逝后,陆学重臣袁甫于绍定四年(1231年)将象山精舍迁建于贵溪城南山峰下,购置学田,并请赐额“象山书院”,此后成为南宋宣传陆学的中心。  江西书院的千年历程,不仅是一部教育史,更是一曲文明传承的史诗。这片土地始终以书院为媒,串联起古今哲思的深邃脉络。如今,当游客在这些古老学府驻足,看到的不仅是青砖黛瓦间的沧桑变化,更是中华文明基因的生生不息。  供稿:江西省文明办...
http://www.wenming.cn/zg/20250723/1a4a1ff0d973405a9b08738dda2d78b2/c.html

坚定文化自信 扎根生活沃土 创作精品佳作    中国文明网   2025.07.17 15:07:26
  把最好的电影献给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深情,字里行间都是对电影、电影人的关怀与厚望。  怀赤子之心,电影艺术方可生机勃勃,电影事业才能生生不息。中影集团由8家历史悠久的电影单位组建而成,创造了中国电影历史上多个“第一”: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第一部中外合拍片《风筝》,第一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第一家电影器材专营企业,第一次建设...
http://www.wenming.cn/zg/20250717/44a2c8e5f3454f9b98a69b2e079a81b7/c.html

崇德向善是文明城市的底色    中国文明网   2025.07.31 10:59:29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部署了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这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突出道德文化内涵,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和灵魂。可以说,...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50731/6afc977a5d9e4bbe8728b4713c3b16e6/c.html

全文丨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    中国文明网   2025.07.30 14:12:01
号和文化产品。——习近平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双重影响下,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  如何让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根脉在时代浪潮中生生不息?中国以历史积淀为纸、创新实践为笔,书写出一份厚重的新时代答卷,以“保护根脉、挖掘价值、科技赋能、以人为本”的实践范式,回答“何以文明”的永恒命题,丰富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这不仅...
http://www.wenming.cn/zg/20250728/f90641279f46420db336088218655503/c.html

润物细无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下)    中国文明网   2025.07.29 17:07:47
橡胶轮胎。 ………… 恢复人文景观,拆掉西湖围栏,多了维护成本,没了门票收入。西湖之变,究竟意义何在? “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着同化作用,进而化作维系社会、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当我们在《之江新语》中读到这段话时,更能深刻理解习近平还湖于民的深层逻辑。 西湖,给了我们一个具象的视角,从中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从社会发展、民族生存的角度对“人与文...
http://www.wenming.cn/wmzthc/20250729/0ecfcea155fd462eb282937d768d4ec6/c.html

文化是灵魂——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上)    中国文明网   2025.07.29 17:07:52
帝祠宇,访南孔圣地,走古城老街,进企业乡村……循迹溯源,感悟伟大思想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强大精神力量、博大文化情怀…… “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绍兴,一城古迹古韵,千年文献之堂。仓桥直街,烟火人家,越音袅袅,客流如潮。 2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人们对古街民居是拆是留举棋不定:是拆“古”建“新”,还是“原汁原味”地...
http://www.wenming.cn/wmzthc/20250728/eb00f785497d48a29db666e6895857a1/c.html

张银霞    中国文明网   2025.06.20 09:35:10
着的坚守者;在公益演出的舞台上,她是温暖的传递者。从对父亲许下传承琴书的孝义之诺,到与丈夫携手传承的坚定之约,再到对学生们毫无保留的栽培之信,她用一生的执着坚守诠释了“言出必行”的诚信品格,她以生命为笔,书写着对苏北琴书的赤诚热爱。她的每一份付出、每一次坚守,不仅守护了苏北琴书这一珍贵的传统艺术,更将激励着后来者以诚信为基,以担当为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责任编辑:周胜武 杨梦媛)...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50604/c538d1ab604c4246b7fc230bfe9b84cd/c.html

雷发鸣    中国文明网   2025.06.21 10:14:31
镇祁家庄村居民。十四载寒来暑往,他以山为家、以林为伴,雷发鸣用一双磨破的胶鞋、一本写满山情的日志,在祁连山南麓刻下“守山护绿”的誓言。当狍鹿重归林海,松涛回应乡音,这位与癌共斗的护林人,终让苍翠绵延成生生不息的绿色丰碑。雷发鸣曾荣获青海省“最美生态管护员”等荣誉。  “山林就是我的命,一天也离不得”  2011年,青海省互助县...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50603/f94f1d8b3f7746a187d5b1244e2de7e0/c.html

方北松    中国文明网   2025.06.20 09:36:43
”这段乘法口诀出现在荆州秦家咀墓地出土的一支竹简上,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而方北松独创的简牍脱色、脱水方法,让近20万枚珍贵简牍开口“说话”,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  刚出土的“饱水简牍”大多散成一堆,看上去只是烂泥中黑乎乎、近乎朽腐的竹条木片,像煮熟的面条一样软,轻轻一碰就可能断裂、粉碎。饱水简牍修护,一度是世界性考古难题。...
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50520/006f1fc803614dbc8b4635c89f87d16a/c.html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人才招聘|版权声明|联盟网站|文明邮箱|旧版回顾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主办

新华通讯社协办  新华网承办

中国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