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 主办
找到相关结果约5条 用时0.09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陕西岐山: 传统文化浸润新时代文明实践    中国文明网   2025.07.01 08:10:57
让文明实践成为少年儿童成长的精神养分  蛇年春节期间,一场“红领巾讲周文化”快闪活动在岐山颇具热度。九名来自岐山县城关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们声情并茂讲述“桐叶封弟”“文王访贤”的传统故事和《诗经》中的农事智慧,“老故事”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岐山县以周礼文化为核心纽带,打造“红领巾+周文化”品牌。通过现场经典诵读、沉浸式礼仪体验等多元形式,使周礼传统美德...
http://www.wenming.cn/wmsjzx/20250609/4bafe6a3133d47b18dca6140ab5aa054/c.html

好好学习 | 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    中国文明网   2024.04.10 14:09:17
价权下放企业,让市场亟需、企业认可的高端人才更有获得感;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在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中,“人才”成为越来越醒目的关键词。“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新征程上,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更好地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使用人才,必将形成万马奔腾、龙腾虎跃的生动局面,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im...
http://www.wenming.cn/sxll/20240410/dff04f9faf424deb9a0f34f5ba0b43c2/c.html

传承弘扬中华文明智慧    中国文明网   2024.03.19 20:02:01
这句用典出自《周易·系辞下》。易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正是因为《周易》中这种鲜明的忧患意识与居安思危的思想,乾卦的象辞才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诗经·大雅·文王》才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居安思危的民族根性使中华文明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前瞻性思维。这种前瞻性思维使中华文明在面临挑战时,能够迅速反应、主动创新,从而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p style="te...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40319/0d8f3769fd334ffcac12e058510b3021/c.html

《史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中国文明网   2024.02.22 08:12:46
成为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深入人心。  《史记》是历史人物生命的特殊载体,它歌颂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体现了人性的多个层面,展示闪光人性的不朽魅力。有以仁爱著称的国君如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汉文帝,知错就改的廉颇,忠厚善良的张释之,正直敢言的汲黯,仁爱士卒的李广,诚实守信的季札,忠烈义气的程婴、公孙杵臼,义不帝秦的鲁仲连,不知名姓的“漂母”身上也闪耀着性善的光芒。相反,有残暴的桀...
http://www.wenming.cn/zg/20240221/e50d42a63f5c4c909b41078f6b292cfd/c.html

(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⑥)立柱强基方致远——如何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中国文明网   2023.10.07 10:42:29
 #ba372a;"> 人才引领驱动 “人才”一词最早源自《周易》的“三才之道”,指的是与天才、地才并称的概念,后逐渐衍生出有才华和能力的人的意思。我国自古就把人才奉为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周文王对姜子牙等人才求贤若渴,演绎了“磻溪访贤”的人间佳话;“战国四公子”各个号称门下“食客三千”,以礼贤下士、善待门客闻名天下;燕昭王“高筑黄金台”的故事,成为我国历代文人士大夫推崇的重视人才的文化语码。...
http://www.wenming.cn/sxll/20230928/44324cd204a34369843199994cd17b00/c.html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人才招聘|版权声明|联盟网站|文明邮箱|旧版回顾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主办

新华通讯社协办  新华网承办

中国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