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 主办
找到相关结果约8条 用时0.06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书院文化绽放新时代文明之光    中国文明网   2024.10.24 08:12:43
詹祠堂不二祠;北宋,不二祠旁,始筑书院。南宋绍兴二十三年七月,大儒朱熹任同安县主簿兼领学事,常来泉州,遂被邀请到此地讲学,他于是欣然赴约,建亭、植竹,自题“小山丛竹”匾于其上,讲学其中。此后,历代官员、文人墨客每途经泉州必到小山丛竹拜谒朱子,泉州四大名著《四书蒙引》《四书存疑》《四书浅说》《四书达指》,皆诞于此。想那时,学子们徜徉于书海之中,汲取着先人的精神遗产,内塑着经世致用的文化品格,今再看,此处风范依然...
http://www.wenming.cn/wmzthc/20241023/8ee466c0876f4345a5c87ce5576fa7c2/c.html

寒露遇上重阳节,赏菊登高觅秋色    中国文明网   2024.10.10 16:25:10
姿态各异。正因为“菊有黄华”,深秋照样是生机勃勃的,于是,农历九月又有了一个雅致的名字——菊月。  菊花,被中华文化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体现着坚韧、高洁、超然、逸致等多个品质特征。文人墨客大都爱种菊、赏菊、咏菊、画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陶渊明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外还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等,佳句连...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41009/03fa510e3714436cbcaaf4ef1a0b4bdb/c.html

千年西津渡 一眼看到今    中国文明网   2024.05.11 16:09:22
们介绍:“‘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当年王安石过江写下这首诗,就是从这里乘船北上……” 西津渡始成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期大运河开凿以后,这里成为南北水上交通咽喉和漕运枢纽。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曾在此候船或登岸,用低吟浅唱的诗篇写尽西津古渡的繁华。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由于江滩淤涨、江岸北移,西津渡日渐远离江岸。到上世纪末期,这里已不再有渡,附近房屋建筑岌岌可危,街区基础设施配套匮乏,...
http://www.wenming.cn/wmzthc/20240510/a4b7352c253e41fba694106611d315da/c.html

传统文化何以融入现代生活    中国文明网   2024.04.08 17:53:06
 水脉连着文脉。常德河街是水脉与文脉相融相交的生动写照。沅江和澧水在常德穿城而过,城市腹地的穿紫河成了奔流千年的古运河。过去,每当洪水来临,街道便积水成河,“河街”就此得名。水波涟涟,滋养文化,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词名篇。然而,穿紫河一度因污染严重而成为当地人的“心头之痛”。当地狠抓治理,采取全线截污、降堤修闸、修建生态滤池等多种举措,让穿紫河恢复生机,成为流光溢彩的“碧玉带”。“穿紫河上紫气东来,一...
http://www.wenming.cn/zg/20240422/a6254365fbed4f069272485307e6fa79/c.html

传统文化何以融入现代生活    中国文明网   2024.04.08 17:53:06
 水脉连着文脉。常德河街是水脉与文脉相融相交的生动写照。沅江和澧水在常德穿城而过,城市腹地的穿紫河成了奔流千年的古运河。过去,每当洪水来临,街道便积水成河,“河街”就此得名。水波涟涟,滋养文化,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词名篇。然而,穿紫河一度因污染严重而成为当地人的“心头之痛”。当地狠抓治理,采取全线截污、降堤修闸、修建生态滤池等多种举措,让穿紫河恢复生机,成为流光溢彩的“碧玉带”。“穿紫河上紫气东来,一...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40408/b631d62633944606a80e81c1ba1d9415/c.html

春节的历史与文化    中国文明网   2024.03.11 16:59:26
p>  春联是显示年节喜庆氛围的重要用品,也是寄托着家庭希冀的宣示。宋明以前,人们通过门口挂桃符辟除邪恶,宋明以后,贴春联开始成为广泛流行的迎春礼俗,寓意迎春纳吉。清代,北京从进入腊月开始,就有文人墨客在市场店铺的屋檐下,摆开桌案,名曰“书春”“书红”“借纸学书”“点染年华”等。春联一般是对偶的上下二联,讲究平仄格律,对仗工整,以“仄起平收”判断,上联贴在门左,下联贴在门右。也有人以门楣横批的首字左...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40311/b483c83c66df46459d4fb59b036ca042/c.html

新国潮动画电影带火传统文化    中国文明网   2023.09.01 17:34:52
世界未来感。外国媒体评价该片“将狂野梦幻的画面填满大银幕,值得在尽可能大的银幕上观看”。《长安三万里》近处以工笔白描勾勒出唐代人衣食住行的精致细节,远处用水墨写意重现繁华绚丽的长安城、花香四溢的扬州、文人墨客汇聚的黄鹤楼,创造出穿越千年的壮丽诗境。一个美国网友在YouTube上留言:“电影太让我着迷了,请让它同步在美国院线上映吧。”  新国潮动画电影还通过创新人物塑造方式,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更符...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30901/ed47ad7cb6224e4ba4deed3022cc8570/c.html

守正创新 让传统节日绽放时代芬芳    中国文明网   2023.08.23 17:33:14
以及穿针乞巧、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等传统习俗,这里面都凝聚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千百年来,七夕以其唯美的人文意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情感愿景,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代代相传。比如,历代文人墨客以“七夕”为题,留下一系列诗词歌赋、情趣书画,成为中国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30823/6d7a953c35f747d3bed1a24c604bf1b2/c.html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人才招聘|版权声明|联盟网站|文明邮箱|旧版回顾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主办

新华通讯社协办  新华网承办

中国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