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 主办
找到相关结果约6条 用时0.05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安徽省发布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    中国文明网   2025.04.03 11:45:56
为千年传统续写新时代的文明篇章。为此,我们倡议: ——以花香代纸烟,让思念与青山共清明。一束菊蕊寄幽思,几缕清风诉衷肠。让我们摒弃焚香烧纸的旧俗,以鲜花祭扫、绿植追思、丝带传情代替漫天灰烬。可折柳插松于先人墓前,让草木葱郁延续生命的温度;亦可捧一抔新土洒于碑侧,以自然之息告慰逝者长眠。若远行难归,不妨利用网络祭扫、进行“云祭祀”,点亮电子灯烛,书写缅怀长信,让跨越山河的思念化作永不消散的数据星...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50401/938e6c5664f040d19b1ecba216640eb3/c.html

安徽发布清明节祭扫倡议书    中国文明网   2025.04.02 13:02:16
为千年传统续写新时代的文明篇章。为此,我们倡议: ——以花香代纸烟,让思念与青山共清明。一束菊蕊寄幽思,几缕清风诉衷肠。让我们摒弃焚香烧纸的旧俗,以鲜花祭扫、绿植追思、丝带传情代替漫天灰烬。可折柳插松于先人墓前,让草木葱郁延续生命的温度;亦可捧一抔新土洒于碑侧,以自然之息告慰逝者长眠。若远行难归,不妨利用网络祭扫、进行“云祭祀”,点亮电子灯烛,书写缅怀长信,让跨越山河的思念化作永不消散的数据星...
http://www.wenming.cn/20250401/9206297bc03d4085b45f2075a1a8d221/c.html

诗歌有话说|风起正清明    中国文明网   2025.03.31 16:01:46
》 宋代诗人陆游的这首《春日绝句》记录了清明节的另一个民间习俗——插柳。清明时节正值杨柳发芽抽绿,到处是“阳春三月柳色新”的景象。因此,清明又称“柳节”,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古时人们认为柳枝是驱邪避祟的象征,人们踏青归来,顺手折下几枝柳条把玩手中,或戴于头顶,或插在门楣、屋檐,希望可以避免虫疫、守护家门、驱邪避灾。此外,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50331/bf9ec544f9264dd3b477f3ad0de067ae/c.html

插柳    中国文明网   2024.04.03 19:13:37
明节插戴柳条的迷信色彩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而是赋予了插戴柳条更加健康和积极的含义—“插柳留春”得到人民群众欢迎。因“柳”和“留”谐音,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句起,折柳赠友,依依惜别,就具有祝愿“春光常在”的意味。可以想见,人们在暮春时节互相用青青的柳枝祈求对春天、对青春、对生命的挽留,确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后来,插柳留春逐渐演变成植树留春,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在...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40327/944fa2fe02994bce8fadf1e289ba4f97/c.html

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中国文明网   2023.11.10 16:49:58
-align: center;">陈名杰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表达中国人独特时间观,“折柳寄情”展现中式惜别之礼;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在海内外热播,“圈粉”无数;古风汉服、国潮文创等成为新时尚……近年来,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涌现,许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
http://www.wenming.cn/zg/20231110/a50bd9d91f1d4be8879d11fd2cd2e98c/c.html

文明之花遍开荆楚大地,盛世中国更显气象万千    中国文明网   2023.09.22 10:17:38
构建中华文明传播矩阵,不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向世界立体展现可敬可亲可信的中国形象的价值导向。近年来,我国坚持文化创造、文明先行,以举办北京冬奥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赛事活动为契机,志愿服务、团结互助、折柳寄情等文明礼仪向世界各国人民传递出“天下大同”“和合一家”的美好祝愿;秉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文明理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人文交流、加强商贸合作、建设海外孔子学院等,推动不...
http://www.wenming.cn/wmzthc/20230918/39b7c381279b48a1af384ddbff9478e1/c.html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人才招聘|版权声明|联盟网站|文明邮箱|旧版回顾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主办

新华通讯社协办  新华网承办

中国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