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 主办
找到相关结果约6条 用时0.06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    中国文明网   2025.07.25 15:37:53
持续有效地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发展。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规律,既呈现为一系列经历史实践检验、被确认为正确的原则遵循,如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又体现为能够昭示内在联通及因果程序的演进逻辑,如人们由认同、共识而进展至思想自觉、行为主动,由受到外在环境感召达至内在的精神呼应;还展示在事物发展需要处理好、结合好的诸多对应关系中。  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处...
http://www.wenming.cn/zg/20250723/cd001028013541f6ac5bbbf9f3629414/c.html

做好世界文化百花园的园丁    中国文明网   2025.05.15 00:00:00
树干,树枝也就无所依了。不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都是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彼此相依,互为存在。因此,世界文化必须和谐交流。中国文化离不开世界,世界文化也离不开中国,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互为因果。 追求并实现文化共荣,这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这种基因,不同文化的交融共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文化的本质就是和谐!我们说中华文化...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50513/a575847a65f7412b9f9228ceffe9525f/c.html

“诗”中藏“仁”,“言”里见“道”!感悟儒家美学中的思想力量 | 云品好书    中国文明网   2025.04.16 11:09:52
成者。本书以“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为工具,从先秦诸子关于名实关系和“言意”关系的争辩入手,探讨荀子的名称理论,较为系统地考察荀子名称理论的基本观点,辩证比较荀子的名称理论和现代西方哲学家克里普克等人的因果历史命名理论,凸显了荀子名称理论的优势。  同时,本书还揭示了荀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概念分类方法的独特之处,探究荀子的“言意”理论,分析荀子的“言意”理论与老庄、孔孟的“言意”思想,彰显了...
http://www.wenming.cn/zg/20250416/0b5cf5e7f3584997bf04b43242634077/c.html

学习《决定》每日问答|怎样理解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    中国文明网   2024.09.08 11:28:21
服务。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立业之本,在服务实体经济中金融机构才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合理回报。三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互为因果、相互交织,很多情况下金融是经济的镜像。各类金融机构聚焦主责主业,树立正确的经营、业绩和风险理念,防止盲目发展和无序扩张,既能强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也能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完善...
http://www.wenming.cn/wmzthc/20240908/5edc6ccd39f44d9c991252b8468e706c/c.html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意蕴    中国文明网   2024.07.08 15:19:01
封闭和孤立的状态下进行的,只能通过文明互鉴和普遍交往这一世界历史语境而实现,因此不能离开对于人类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批判地借鉴和吸收。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西方近现代历史上隐含的一条清晰的因果链条: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文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才被真正建构起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
http://www.wenming.cn/zg/20240708/3fb71686b7924090a3a40d4b63a9ff1c/c.html

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文明网   2023.09.01 14:59:30
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资源底蕴,是党的文化战略筹谋的内涵渊源,是对于中国当今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选择的追根溯源与深度阐释。  五方面突出特性的阐述,是一个整体,有着互文互补、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连续性是深厚的品质;创新性是连续与发展的保证;统一性是中华文明的凝聚力与整合性;包容性是内涵的丰沛与创新的契机;和平性是我们的文明主题与对人类的贡献。<s...
http://www.wenming.cn/zg/20230901/597907435b7a4dc0afa9f450e1fdd7c0/c.html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人才招聘|版权声明|联盟网站|文明邮箱|旧版回顾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主办

新华通讯社协办  新华网承办

中国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