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 主办
找到相关结果约16条 用时0.09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深刻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项伟大创造    中国文明网   2025.05.26 08:26:03
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等,都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丰富思想资源。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议协商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体现民本思想的同时,又顺应了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了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也闪...
http://www.wenming.cn/sxll/20250523/fa7ae2fb54dc404f929d2a4d7e50b902/c.html

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中国文明网   2025.04.07 16:37:21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回望  中外历史都向我们昭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交往交流交融铸就中华文明辉煌历史。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和海纳百川的情怀与其他文明对话、交流、交融,并在兼收并蓄中彰显勃勃生机,在交流互鉴中实现传承...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50407/ede9803d151b486b84b8597351ea1b55/c.html

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中国文明网   2025.03.19 16:35:32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回望  中外历史都向我们昭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交往交流交融铸就中华文明辉煌历史。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和海纳百川的情怀与其他文明对话、交流、交融,并在兼收并蓄中彰显勃勃生机,在交流互鉴中实现传承...
http://www.wenming.cn/zg/20250319/07bf0875284a4101a8825867218a3584/c.html

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中国文明网   2025.02.19 14:37:13
善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铸就了辉煌的历史。人类文明史源远流长、历尽沧桑,不同文明在互通互动互鉴中绘就一幅幅光彩夺目的璀璨画卷。中外历史都向我们昭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一、交往交流交融铸就中华文明辉煌历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
http://www.wenming.cn/zg/20250219/27166d83c8cd4f129cee7bf1e565914f/c.html

《同学 你早》第1564期    中国文明网   2024.10.23 17:30:26
“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
http://www.wenming.cn/sxll/20241023/b11caf39a7b74549a52925c5cea19543/c.html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文明网   2024.10.18 10:39:22
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和平共处的政治交往、互惠互利的经济交流和兼容并包的文化交流,是中国为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的重大贡献。张骞通西域与郑和下西洋是古代中国和平共处国际政治交往的标志。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涉及中亚、南亚和西亚,通过推动外交互访,促进国际贸易,为陆上丝绸之路的...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41017/243590c9c2c2447aaca3d0e49b00f9da/c.html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本土化才能世界化    中国文明网   2024.09.11 18:16:38
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能接受中华文化色彩纷呈,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以万国形式、异域风情,表达、传达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世界共同价值。 中华文化成就今天的形态和内涵,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历史证明,若不能兼容并包,中华文化也就没有今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今天百川入海的博大与深邃,也就没有今天走进世界的力量。换句话说,中华文化走出去,与外来文化走进来,都是文化自身的需求,是文化成长的内需,是为了生存而汲取...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40910/e8f790c834a344b29477243e61548ef3/c.html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推动中华文化出海    中国文明网   2024.08.14 17:01:20
or: #ba372a;">以文创境,展现文化传播的时代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多姿多彩、发展道路多元多样,这是世界应有的样子。中华文化自古兼容并包、追求“和而不同”,为中国坚持合作共赢、文明互鉴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离不开我们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奋力营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国际舆论生...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40814/e5dbdbd53c494c5181ea207bff4f69ab/c.html

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话语体系    中国文明网   2024.08.01 17:47:42
势。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拓展和深化,培养具有“中国气度”的话语能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有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怀,要善于借鉴世界上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在交流中培养话语能力,在互鉴中提升话语能力。  发挥话语影...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40801/6217480f72e14e7db92ff45188d86264/c.htm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    中国文明网   2024.07.12 09:29:30
推进从九族、百姓到万邦的和谐统一的局面。我国自古寻求睦邻友好之路。《左传》中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我国历来反对不义之战,反对穷兵黩武。《史记》引用《司马法》说:“国虽大,好战必亡。”我国自古倡导兼容并包,倡导“和而不同”。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都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礼记》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40710/69f92893632e4b2b9cdf23477660a75b/c.html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人才招聘|版权声明|联盟网站|文明邮箱|旧版回顾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主办

新华通讯社协办  新华网承办

中国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